低碳時代紡織業來了
“低碳紡織技術”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 研發的“棉型織物低溫漂白關鍵技術”不僅可以大大減少苛性鈉的含量,而且可以有效去除棉籽殼,并處理棉織物的羊毛效果,白度和白度。 該強度滿足半成品的質量要求,在棉織物單元產品的預處理中可實現30%的節能,10%的節水和30%的污染物(COD)排放減少; 并憑借“織物變性”獲得了2008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。“油漆連續染色工藝技術”突破了傳統染料的重污染,實現了無鹽,無水,連續染色,并不斷增加 染色深度超過30%,同時節能40%,節水50%,節省染色。 60%的化學材料和95%的污染物排放減少。
紡織工業是我國重要的民用生產工業,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,是具有明顯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之一。 在過去的20年中,紡織行業已經滲透到納米技術和信息技術中,民用紡織品的質量也在不斷提高。 纖維產品不斷發展到高性能和智能化,已成為工業,農業,軍事,運輸,土木工程以及醫療保健的重要基礎材料。
中國工程院院士孫金亮表示,我國目前占世界紡織纖維加工總量的50%,紡織服裝出口占全球出口的14.4%。 據不完全統計,2008年紡織業規模以上企業5萬家,在全國32個行業中排名第三。 紡織業從業人數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業人數的14%,紡織業增加值占中國工業增長值的8%。
但是,我國的紡織工程技術與國外的先進水平之間仍然存在很大差距。 孫金亮說,從產業鏈的角度看,紡織纖維材料是大批量生產,但高端纖維較小,中高端面料開發不夠,工業紡織品在紡織中的比重較高。 產品價格低廉。 特別是“紡織工業有175種產品。獲得了國家名牌稱號,但沒有世界名牌”; 從設備和信息化水平來看,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。 從環境影響的角度來看,中國的紡織印染行業排放的污染物很嚴重。” 2007年,中國棉印染的單位產品耗水量是1990年代美國的兩倍,綜合能耗為 是1990年代加拿大的2.4倍。”
據專家介紹,為了滿足社會環境的綠色需求,中國紡織工程技術的主題將是發展節能,減排,低消耗,低碳的技術,工藝和材料。 促進清潔生產和開發清潔產品; 為消費者提供更健康,更安全,更環保的產品; 實施循環經濟,開發可降解,可再生和可循環利用的材料(例如生物質纖維材料),以用于傳統領域和新領域。